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三重点知识

点击数:542 | 发布时间:2024-11-25 | 来源:www.dohoc.com

    高中一年级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筹备,以自信、宽容的心态,尽快融入集体,适应新同学、适应新校园环境、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规范。记住: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,而不是环境适应你。由于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得适应社会。以下内容是智学网为你收拾的《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三重点知识》,期望你不负时光,努力向前,加油!

    1.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三重点知识


    1、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

   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,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打造起来。

    世贸组织的前身是:关贸总协定。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。

    世贸组织的目的是:达成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。

    2、世贸组织有哪些用途

    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进步。

    促进成员国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经济的兴盛。

    非常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。

    3、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

    4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:

    机会:

    有益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。

    有益于扩大出口和借助外资,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角逐。

    有益于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。

    有益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,维护合法权益。

    有益于改革开放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。

    有益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。

    挑战:国内一些商品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角逐。

    5、经济全球化进步的进程

    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渐渐增多。

    工业革命后,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进步。

    20世纪90年代以来,世界经济真的进入全球化年代。

    2.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三重点知识

    1、明朝

    1、废除宰相规范:

    A.过程:1380年,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,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。

    B.影响: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规范被废除,君主XX进一步加大。

    2、内阁的出现:

    A.过程:废除丞相后,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随从顾问,帮助他处置政务;明成祖时,“内阁”出现。后来内阁地位提升,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,张居正任首辅时,大权尽归内阁。

    B.地位: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,只不过皇帝的内侍机构,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。

    2、清朝

    1、背景: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遭到限制。

    2、手段:

    A.康熙帝时,设南书房,中枢机构一分为三,互相制约,集权于皇帝。

    B.雍正帝时,设军机处,军机大臣跪受笔录,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。

    3、影响:君主XX空前强化,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。

    3、

    1、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规范,使六部分理全国政务,直接对皇帝负责,彻底解决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,也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。

    2、雍正帝时设立的军机处“只供传述、缮拟,不可以稍有赞划于其间”,其地位与职能比内阁更低,从而加大了皇权XX。

    3.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三重点知识


    1、夏商政治规范的内容:

    中央:

    ○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;

    ○2参与决策的相、卿士,负责祭祀测算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、祝、史,执掌军权的师等。

    地方:侯、伯

    夏商政治规范的影响:

    夏商的早期政治规范,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。

    王位世袭制保护了私有制,有益于生产力的进步。

    2、西周的分封:

    ○1目的:巩固统治,拱卫王室

    ○2被封范围:王族,功臣和古时候帝王的后代

    ○3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:镇守疆土、随从作战、缴纳贡赋、朝觐述职

    形成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:天子—诸侯—卿医生—士

    ○4影响:积极影响:加大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;西周开发边远区域,扩大统治地区,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。

    消极影响:西周后期王权衰弱,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

    ○5结果: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;春秋时期瓦解;战国到秦朝时期废除,被郡县制替代

    3、西周的宗法制:

    ○1目的:为了加大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,解决贵族之间的权利、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,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备政治性质的宗法制。

    ○2内容: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,巩固国家政治的规范。

    ○3特征:嫡长子继承制

    ○4影响: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,有益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。

    4.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三重点知识

    1、中央政治规范的演变

    1、汉朝——中外朝规范

    汉武帝打造中朝作为决策机构,三公九卿的外朝成为实行机构,削弱了相权。

    2、隋唐——三省六部制

    ⑴定义:三省是尚书省总管六部,负责政令实行、中书省起草诏令、门下省封驳审议;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。

    ⑵用途:第一,分工明确,相互补充,提升了行政效率,降低决策失误;第二,相互牵制,分割相权,加大了皇权;第三,标志着封建政治规范的成熟。

    3、宋朝——“二府三司”

    ⑴基本要素:中书门下省、枢密院合称“二府”,盐铁、度支、户部合称“三司”。

    ⑵分割宰相权力:枢密院分割宰相军事权;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;中书门下省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。

    4、元朝——中书省和枢密院

    ⑴内容: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,统领六部,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;以枢密院为全国军事机关。

    ⑵用途:宰相权利加强

    2、选官规范:

    1、西周:贵族世袭的“世禄世卿”规范;

    2、战国、秦、汉初:按军功授爵;

    3、汉武帝时期:察举制和征辟制

    4、魏晋南北朝:根据门第高低选官的九品中正制;

    5、隋唐至明清:科举制。

    意义3点:扩大统治基础;提升XX素质;确保帝国兴盛.

    3、监察与谏议

    1、监察规范:

    秦朝监察机构是御史医生;汉武帝时是刺史;明清中央有都察院,各省有按察使司。

    2、谏议规范:隋唐是门下省,宋代是谏院。

    3、评价:

    第一,这两种规范既不可以从根本上制约至高无上的皇权,也不可以杜绝官僚队伍的XX和地效。

    第二,在整顿吏治、打击地方割据权势、维护中央集权、预防决策失误等方面仍有要紧用途。

    5.高中一年级历史下册必学三重点知识


    1、中央政治规范的演变:

    汉承秦制

    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

    中朝决策机构

    外朝实行机构

    尚书台中枢机构

   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

    尚书省、中书省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统治机构

    中书省掌决策,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

    尚书省负责实行政令。下设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。

    门下省掌审议,负责审核政令。

   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,削弱了相权,保证了皇权的独尊。

    二府中书门下行政机构

    枢密院军政机构

    参知政事副相,分割宰相的行政权

    三司使管投资理财政,分割宰相的财权

    中书省行政机构

    枢密院军事机构

   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区域

    2、地方政治规范的演变:

    汉初,郡国并行制;汉武帝后期:设刺史规范

    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,进步成藩镇割据局面

    文臣做地方官;州县两级制

    在地方实行行省规范,行省之下,分别为路、府、州、县。

    行省规范加大了中央集权,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。它的创立,是地方行政规范的重大变革。

    边远民族区域高寒宣政院进行管理

    3、从汉至元政治规范特征:相权不断削弱,皇权不断增强。地方权力不断削弱,中央权力不断增强。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国家人事网(https://www.zbxggc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国家人事网微博

  • 国家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